现在有不少人慢慢发现自己的下半身不听使唤,腿脚发麻像踩着棉花,走路摇摇晃晃,大小便也控制不好,一开始以为是腰椎问题,可慢慢的脚抬不起来,脚趾动不了,大腿肌肉也一点点变瘦,摸上去软塌塌的,后来连站立都困难,会阴区感觉也麻木了。
去医院检查确诊是马尾神经损伤。首先说马尾神经损伤虽然恢复起来比较慢,但并非无法调理,这一点先放宽心。
其次,马尾神经损伤是西医的叫法,中医里没有这个名称,这类病症大多归为“痿证”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早就说过,“痿躄,四肢不举,筋骨懈怠也”,还提出“治痿独取阳明”。到这里你就明白,马尾神经损伤的核心问题跟脾胃、肝肾的机能脱不了关系。
普通的气血不通可能只是偶尔觉得麻,活动一下就好了。可到了痿证的程度,就像河道长期淤塞,下游不仅干涸,土地都裂了。
脾胃是后天之本,负责生成气血,就像身体的输水系统,要是脾胃弱,气血造不出来,下肢经络就像断流的河道,慢慢失去滋养。
展开剩余72%而肝肾是先天之本,肝主筋,肾主骨生髓。肝肾亏虚了,筋骨、神经支撑自然会慢慢退化无力。咱们身体里的气血要靠脾胃运化到四肢,再靠肝肾把精气固藏在筋骨里。
一旦脾胃不足,导致经气不达,肝肾亏虚,髓海不充,下肢经络长期失于濡养,就会出现麻木痿软的情况,这就是马尾神经损伤在中医里的核心病机。
当然你不用深究太多,只要记住,马尾神经损伤的关键就是脾胃虚、肝肾亏,导致经筋骨髓失了濡养就行。通常来讲,痿证的调理既要通经络,又要养筋骨。马尾神经损伤尤其如此,它不是简单的瘀阻,而是本虚标实。
大家好,我是王相全。
中医的思路是什么呢?
先后天同补,一方面给经筋骨髓补充精气,改善麻木痿弱,一方面从根本上补脾胃、养肝肾。脾胃是气血之源,肝肾是精髓之本。
只有把这两个根本养起来,才能彻底改善痿弱的体质。有这么一个方子,是基于《黄帝内经》“治痿独取阳明”的理论,结合后世医家经验总结来的,主方特别简单,就两味药,黄芪和牛膝。用黄芪补脾胃、益卫气,用牛膝养肝肾、通经隧,正好契合中医先后天同补的思路。
黄芪颜色偏黄,味道甘甜,这些外在的特质都对应着土气,而脾胃属土,所以黄芪是补脾胃、益气血的好药,能让身体像源泉一样不断化生经气。牛膝颜色偏暗,质地柔韧,入肝肾经,能引气血下行,濡养筋骨,就像给干涸的田地引水,让养分直达病所。
清代医家张锡纯曾说,“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,能升举阳气,通利经脉,使气血周流下肢,治肢体麻木最效”。而牛膝呢,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,它“补肝肾,强筋骨,通利关节,治腰膝酸麻,足痿筋挛,小便不利皆能调”,自然也可以针对马尾神经损伤的痿弱。
黄芪有了牛膝,不用担心补了气血却下不去,都郁在上焦。牛膝有了黄芪,又能解决光通经却无气可载的问题,毕竟肝肾要养,也得靠脾胃化生气血。
如果站在更高层面看,黄芪补脾胃是养后天,牛膝养肝肾,是补先天。
后天的脾胃能给先天的肝肾提供营养,先天又能反过来帮后天运化——益养后天益补,先天之间,身体的精气循环就转起来了,能把好的养分都输送到经筋骨髓里,把瘀滞的代谢掉,气血就能畅通,濡养四末。
这个方子特别适合脾胃虚、肝肾亏的痿证元亏,用一段时间会发现腿脚的力气慢慢回来了,站立稳了,走路也不那么飘了,局部感觉一天天好转,连原本萎缩的肌肉也慢慢有了弹性。
就像古医书里说的,“此方不但治经脉痿软,凡气血不足、肝肾亏虚所致的下肢无力者,服之皆能补益气力健增,且久服之,便可濡养筋骨,改善肢体痿废之症”。
最后提醒大家,本文所述方药及论述为中医文化分享,仅供参考与学习。马尾神经损伤病情复杂且严重,请务必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规范治疗,合理用药,切勿自行抓药,以免药不对症或延误病情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万隆优配-股票配资交易-网络配资网站-网上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